有關禁毒的作文1000字以上
罌粟無毒,毒在心;若人心無毒,則世界無毒。
——題記
山岡的后邊,小路的盡頭,罌粟身著紅衣,向陽而生。它們原擁有本身的藥性,盡心盡職為醫藥學界效力,做好自己的本分。
終有一天,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怒放的罌粟花,將罌粟汁提取物鴉片連同那一份罪惡源源不斷地售往世界各地。這是與毒品戰爭的開始,這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序幕:從何時起?往日的歡聲笑語煙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是陣陣痛苦的呻吟;往日魁梧的身軀和清秀的容顏已不在,只剩一群面黃肌瘦的癮君子茍延殘喘著。愈來愈多的人淪陷在毒品誘惑中,墮落在其幻境里,源自毒品的萎靡之風彌漫社會,萬毒之祖罌粟也從此被冠上“死亡之花”稱號。
可又有誰知?罌粟本無毒,只在于你選擇了它的藥性亦是毒性。
毒品,又何嘗不是呢?
毒,毒品的確毒,吸毒對身體的危害通常伴有機體的功能失調和組織病理變化,出現嗜睡、感覺遲鈍、運動失調、幻覺、妄想等癥狀。毒品也會引起多種心血管系統疾病,如感染性心內膜炎、心律失常等等。此外,新型毒品易成癮,對人體的危害也較傳統毒品大,據資料顯示,吸食新型毒品數小時后,毒品帶來的愉悅感、欣快感和迷幻感等逐漸消失之時,吸毒者會出現全身疲乏,精神壓抑和嗜睡癥狀,這導致吸毒者渴望再次得到精神刺激而再次吸食毒品。毒品固然毒,但歸根結底,是人們一時錯誤的念想,才導致無數人跌入了毒坑,水深火熱。
一念之間,一線之隔,截然不同。
一念的差池,竟害了多少人?多少家庭?或許只是因一時好奇,一時疏忽,染上了毒品,從此不得不掙扎在泥潭沼澤中,任外界給予他們多少憐憫。任親人給予他們多少關懷規勸,都抑制不住吸毒者毒癮犯時野獸般渴望的目光。他們僅為得到一時間身體的一丁點兒慰藉,變賣家產,勾結奸邪,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,出賣自己的妻兒,損人利己,傷害社會,從此走上了一條通往罪惡的不歸路。
陜西省寶雞縣無業人員B某,31歲,1987年開始吸毒,為吸毒盜竊詐騙,并把家產變賣,父母、兒子與他斷絕關系,1992年2月26日因吸毒引起心理變態,兇殘地將多次規勸他戒毒的妻子殺死,并將妻子碎尸扔進池塘中。
福洲的D某,于1995年1月31日,因無錢吸毒,與同伙一起持槍攔搶出租車。在45分鐘內打死、撞死5人,打傷、撞傷18人,撞壞各種車10輛,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。
毒品就好似一個無底的深淵,當你凝望深淵時,深淵也在凝望著你。
據資料顯示,截至2015年年底,在我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中,35歲以下青少年有146.5萬人,比2014年占比提高了5.4%,吸毒人員出現低齡化趨勢,2015年新發現的未成年吸毒人數就有1.4萬人。而在2016年全國抓獲的19.45名毒品犯罪嫌疑人中,未成年人有3588人,18—35歲人員有11.5萬人。種種數據表明,青少年逐步成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,同時,毒品問題也已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直接誘因之一。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,自我保護能力較弱,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,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。為此,各大部門加強對毒品的打擊和銷毀力度,打響了“珍愛生命,遠離毒品”的禁毒口號,將禁毒宣傳教育帶進各個校園,讓青少年深刻了解:吸毒,等于死亡!
終于,截至2017年底,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11.3萬元,同比增長1.9%,增幅較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。全國查獲35歲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數同比下降19%,吸毒新增加人數同比下降29.3%,占新發現人數總數的比例同比下降22%,青少年吸毒人數的下降,標志著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成效的進一步。
莫以毒品賭明天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禁毒,不只是一個響亮的口號,我們每個人更應將它牢牢銘刻心底。我們自身需堅決抵制毒品,積極參與國家的各類禁毒活動,從自身做起,嚴防毒品犯罪,并主動提醒周邊親朋好友,讓更多人了解毒品,遠離毒品,主動將社會變成禁毒抗毒的整體戰場,人們才能最終打贏這場禁毒戰爭。
罌粟無毒,毒品無毒,毒在人心。若人人守住初心,而不是辜負給了毒品,世界怎不會守住原有的純凈?讓我們攜起手來,珍愛生命,遠離毒品。莫讓那曾美麗的罌粟花田,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夢魘。(此文章榮獲學校2019年暑假初二年級“禁毒”征文一等獎。)